旅游景区丨做运营,先避坑


发布日期:2022-12-09


随着疫情管控的逐步放开,大部分景区人流数量出现反弹,但由于产品的不适配、不平衡、不均衡现象存在,期盼综合收入和效益层面快速提升,仍需时日。


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,各行各业纷纷杀入旅游行业。其实景区运营,并不像想的那么简单。运营只是景区管理的手段和形式,其本质和内容终究还是产品。所谓运营前置,也是根据市场确定产品。现梳理旅游业的各种乱象、各种坑,大致如下:

 

一、信用缺失


说话不算数、合同不算数、承诺不算数,这几乎是中国商人部落普遍的现象。对内,规则计划变幻无穷,朝令夕改,手下无所适从;对外,合同承诺一张废纸,视情况涂抹、打折甚至撕毁,合作者有去无回。信用,是立身之本。说出去的话,许下的诺言,签订的合同,无论大小事,请一一兑现。


二、知人而不自知


看人头头是道,看己昏头昏脑。从来没有看清自己在行业中**的关键因素,一段成功史,满脑糊涂账。也因此,从来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:坚持什么,改进什么;如何创新,如何固守。


三、依赖社会关系


关系推动生产力,因此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;但关系不等于生产力,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,则企业本末倒置,大患迟早降临。社会关系是景区发展的有效支撑,但不是全部,“打铁还得自身硬”。

 

filename


四、人力资源幻觉


一方面永远高估员工的高度,一方面永远低估员工的水平。让自己的经营团队成为主人,才会有高度;对自己的经营团队有付出,才会成长。


五、支柱亲信化


旅游景区,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的组织。一味的安插亲信,不管其真实能力,不依托制度规范人,一定会出大问题。


六、迷信“空降兵”


都说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”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:“不可不用,不可乱用,不可全用”。再好的外来和尚,都是借你的寺院暂住几晚。合适的做法,可以参考顾问模式,阶段性采购智慧,强化培训自己核心团队,让他们成为顶梁柱。

 

filename


七、山大王心态


民营景区的老板如山寨大王,生于青萍之末,长于江湖之野,走的是匪文化路线:关上山寨大门,老子天下第一;冲出山寨掠财,碰壁拐弯,见缝就钻。图的是人生痛快,少一份使命精神;既没有经济上的长远目标,也没有文化上的成熟主张。


知晓景区运营的难题,对症下药,避免走弯路,避免被坑是一个优秀的景区运营者、管理者基本的素养所在。

 

公司地址
上海市长宁区剑河路888号D33幢
联系方式
本网站解释权归上海李也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