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角有陷阱,景区盈利转型三大误区


发布日期:2018-04-11

 

        为响应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发起的不上涨门票价格的倡议,截止831日,已有2050**级和4A级景区签订不上涨门票价格承诺。

门票不涨,成本加剧。当景区不再全面依靠门票收入,开始进行盈利转型时,极易陷入以下三种误区。

 

一、    过于专注短期盈利性商业化开发

 

      苍山洱海已遍布楼盘,义乌生产的纪念品覆盖景区大街小巷,部分内蒙古草原景区四处跑马尘土飞扬。

 

      专注短期盈利性质项目的开发所导致的生态破坏、商业气息过重等因素都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,流失景区本身对游客的吸引力,使得游客前往景区的动力消散。

 

      当景区环境破坏加剧,三年之后便不复原来美景,过于专注短期市场,会将长期市场破坏殆尽。到时,景区既没有景色又没有游客,旅游地产开始贬值,景区变为纪念品工厂,草原成了养马场。

 

解决方向

 

      景区依托游客而存在,保护好景区对游客的真正价值,保持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,才能实现景区的长远发展。以此为前提,旅游地产等盈利开发,才能长期有效经营下去。

 

二、为转嫁门票盈利缺口而宰客

 

      景区对盈利模式进行转型,不再以门票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时,为弥补盈利缺口,部分景区会将景区内酒店、购物、交通等价格进行上涨。这种做法无可厚非,但如果控制不好涨价力度,就会变为店家宰客的手段。

 

      价格提高与宰客,只有一线之隔。国内旅游市场近年来*忌讳也*猖獗的就是旅游宰客问题。随着强制购物、天价消费等恶性事件的时有发生,如果一个景区出现了这种问题并由游客或相关媒体进行曝光后,将会极大损失景区信誉。

 

解决方向

 

      在景区收入模式转型方案已确定并准备实施的时候,通过线上线下平台与游客进行费用上的信息对等。规范景区内旅游市场秩序,严格控制价格浮动状况,杜绝欺客宰客、恶性价格竞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。

 

三、    盲目追求西湖模式

 

      当景区因限制门票价格而进行盈利转型时,景区管理者*倾向的莫过于杭州西湖“免费”模式,以此强势带动周边经济。但很多景区只看到西湖模式的表象,没有深究,盲目仿造,只会适得其反。

 

      首先,西湖景区并非完全免费,而是做到了“免费”与“收费”的合理搭配。其次,对国内大部分中小景区而言,没有足够的硬件条件,没有巨大的旅游市场作为依托,财力不足以维持前期低收入背景下的景区维护与开发,也没有大客流的承载能力。空谈西湖模式,反而会影响景区正常的生存发展。

 

解决方向

 

      景区管理者在学习别处景区成功案例时,应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,理解案例成功的理由与条件,再进行学习或模仿。

 

      景区应针对自身进行全方位分析,对所在城市发展水平、经济竞争力、政府财政支持能力、硬件资源定位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。结合西湖模式的发展经验,进行转换分析,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“西湖模式”。



公司地址
上海市长宁区剑河路888号D33幢
联系方式
本网站解释权归上海李也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